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6-min.png)
无仪式感,哪来的年味儿?
小年一到,大年开始倒计数。常常听到人们叹息:“如今过年没有年味儿!”如果细究起来,什么是“年味儿”,很多人有不同感觉。咱不说北京、上海这样的大都市,只说相对比较传统的县城,现在过年所做的事和四十年前所做的事差别不大,接神、放炮、点旺火,请客、喝酒、打麻将,赏灯、猜谜、闹红火……但还是感觉“年味儿”差多了。
差别到底在什么地方呢?
现在的过年,只有结果——过年,没有过程——为过年而准备的过程。换句话说,“年”过得太容易,缺乏辛勤劳作后一切就绪那种从过程到结果的“对比”,太容易得来的“幸福”其“幸福感”会大打折扣。“仪式感”需要一颗“虔诚”的心!看看藏族同胞拜佛时“五体投地”,一步一拜,就能理解什么是“仪式感”,什么是“虔诚”。
四十年前过年的准备过程从腊八开始,涵盖了吃、穿、住、用、美、玩等许多方面。
❶ 吃
民以食为天,在改革开放前那个物资缺乏时代,吃是最大的事。老家习俗,过年从除夕一直到二月二,一个多月,全家吃饭基本不做生的,只是蒸、煮年前准备好的食物。腊月准备过年食物,炖、蒸、炸、包(馅儿)各种做法齐上阵。
有一件家具在下面几乎每一种食物做好时都会用到它——大瓮。当年这种又便宜又实用的家伙是腊月储存食物再好不过的家具。
1. 包(馅儿)
饺子是过年的当家美食,事先要准备好馅儿料。把猪肉、羊肉、牛肉分别切碎(只切不剁),双手把肉碎攥成一个球,放到盖帘上,拿到凉房,自然冻结实了,放进四尺高、直径二尺的大瓮(缸)里储存。与肉馅儿配伍的菜是胡萝卜,也切碎攥成团冻起储存。还有酸白菜,虽然不做饺子馅儿,也用同样方法储存,日后做猪肉烩酸菜。
2. 炖(煮)
炖猪肉,搭配上鸡肉、兔肉等,炖熟后装到碗里,在凉房冻透,从碗里拿出一个个的碗托,也放到大瓮里储存。肉食限量供应,为了丰盛些,就买不需要肉票的猪头,在锅里煮好长时间,捞出来后把猪耳朵、口条、猪脸等分开,做凉菜。用猪皮熬制猪皮冻,加入切好的猪耳朵,成块的猪皮冻颤颤悠悠,食用时切薄片,盖在凉拌豆芽上,入口既有韧劲儿,还有脆劲儿。最费劲煮的是牛头,个头大,家里最大的锅都没办法盖上锅盖,只好把另一口锅扣在上面,煮好长时间,难怪俗话说“牛头不烂,多费点大碳”。
3. 蒸
蒸分面食和肉食(碗面)。面食主要是馒头(当地叫点心),圆圆的,中间还要点上红点。蒸好的点心冻硬了,还要储存在大瓮里。
碗面主要有扣肉(扒肉条)和肉丸子。扣肉要经过煮(5成熟)、炸、泡,切成薄片,整整齐齐,皮朝下,码放在碗里,放入调料,上锅蒸。肉丸子也要炸一下,码放在碗里,上锅蒸。同样的,出锅后冻硬成碗托存放在大瓮里。
4. 炸
油炸的食品有油饼、馓子、糖圈、黄米糕。炸黄米(黍子米)糕既要技术,又要体力。技术体现在蒸糕面,体力体现在搋(chuai)糕时。热腾腾的糕面在盆里,用手掌压搋,把散糕面揉成均匀的一团。手先在凉水里浸一下,搋一下,赶紧又浸一下凉水,再搋……
糕面搋揉均匀,揪成剂子,包上豆沙馅(或韭菜豆腐馅),下热油锅炸成金黄色。晾凉冻硬装大瓮存起。
5. 生豆芽
黄豆芽时间短,只要长出短短的嫩芽即可食用。绿豆芽生长时间长,精心料理,才能长出长短合适、白白胖胖的豆芽,白灵灵,脆生生,是过年最受欢迎的凉菜。
❷ 用
一个正月,不管是做饭的灶上,还是取暖的火炉,都要烧碳和柴火。在腊月,要把秋天晒干的柴火(主要是柳梢还有废弃的木头)撅成一拃长的小段,作为引火。几十公斤重的整块大碳要敲碎成半个拳头大小的块状。这种单一的活儿量大,一大堆柴火,一大堆碳块,需要一个人两天的工作量。这种埋汰的活儿要乘着腊月穿着又旧又脏的衣服时干,等到理完发洗完澡换上新衣服就不干了。
❸ 穿
年前要准备好新衣服,新鞋子,新帽子。棉衣继续用,棉衣外面的罩衣(上衣、裤子)都换新的。小时候时兴军装,罩衣都做成军装绿,连帽子和新鞋也是军绿,鞋是解放鞋,单鞋。那会儿压根儿不知穿棉鞋是什么滋味。
❹ 住
住?又不搬家,还有什么复杂的活儿吗?
住楼房的很难想象经过一冬天的平房是多么需要打扫清理!平房里,做饭时煎炒烹炸蒸煮很容易弄脏墙壁、仰层【注1】、窗户纸,还有一个取暖的火炉。为了过一个窗明几净的年,家家户户都在腊月小年后对住房做一次彻底粉刷和扫除——打扫房。
打扫房是个大工程,要在一天内做完,傍晚工作完毕恢复原状。
一大早全家总动员。先把炕桌、凳子等拿到室外,铺上报纸或塑料布,炕上的被子、褥子等放到炕桌和凳子上,苫盖好。把炕上的油布、毯子、毡子、席子卷起来拿到室外,柜顶上的摆设都收好并铺上报纸,摘下墙上的镜框、旧年画等,撕掉旧窗户纸。
作业面清理出来,先用热水拿刷子横刷一遍仰层和墙壁,再竖刷一遍,这叫“洗”。然后用大白兑成的大白水依次横刷、竖刷各一遍。墙壁还好刷一些,仰层要从下往上仰着头刷,水会流下来到胳膊上,所以手腕处要系一条毛巾。
刷完后下一步糊窗户纸。窗纸是崭新的白麻纸,用浆糊糊到窗格上,又明亮又挡风。再糊上彩色的窗花。窗花是整面阳面的画龙点睛之处,非常具有艺术性和时代性。有画的也有剪纸的。
“文革”前期,窗花多是红太阳、延安宝塔、天安门、遵义会议会址等象征领袖和革命里程碑的画面;大唱样板戏时,窗花上也有了高大上的样板戏人物画;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窗花内容就多了,有大头娃娃、鲤鱼跃龙门、龙凤呈祥、福禄寿喜、花鸟鱼虫等在“文革”中被视为“封资修”的画片。
下一步是清洗炕围子、窗台、柜顶等处,洗去刷仰层和墙壁时流淌下来的白泥印渍。清洗干净,新的年画挂上墙。年画每年换,从“统帅”与“副统帅”合影,到领袖在飞机上,到毛周朱机场合影,到七领袖在机场合影,到各种题材……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解放了一批老电影,其中就有彩色故事片《女跳水队员》。这个题材的年画也挂到墙上,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弟弟大声念道:“女‘逃’水队员”。搞得大家一愣,半晌才醒过闷儿来,哄堂大笑,疲乏顿消。弟弟搞笑的事儿还有呢,一包“消炎粉”,他愣是给念成“‘灭淡’粉”。
全部收拾完,也到了晚上。全家人都累得伸不直腰。晚饭也没精神做,随便热点东西吃,就抓紧时间休息。
❺ 美
打扫家的第二天,洗被单、褥单。全家六口,六件被单、六件褥单,全部手洗(那时也没有洗衣机呀),肥皂、搓衣板、大洗衣盆,洗一遍,清水投三遍,两个人使劲拧干,搭到院里晾衣绳,立刻冻得硬邦邦。晾满一绳,再加一绳。别看冻得邦邦硬,下午3、4点钟还就干了。被单、褥单还要一针针缝到被子褥子上。
俗话说:“有钱没钱,剃头洗澡过年。”家里没有洗澡地方,要到公共浴池。在旧城东阁那块儿有澡堂,还是国营的。搬到新城,没有了国营澡堂,过年洗澡成了问题。我自己曾经到医院对面清真寺洗过澡,后来私人有开澡堂的,条件也很简陋,只能对付着洗。
❻ 收尾
这些大事做完,时间也到了腊月二十八、九,该贴对子、躺子、方子、挂大字。对子要贴好几副,不只大门、家门,所有的立柱都贴。斗方贴在门中间以及柁头上。大字分红、黄、绿、绛四种颜色的皱纹纸,分两部分,上部写榜书大字,下部是装饰的云纹垂挂。大字悬挂在房檐前的椽子头上。
除夕,垒旺火。旺火用大碳垒成一个锥形状,里面放置引火柴,顶部压一张剪纸云子。旺火垒好,大年诸事已毕,家家开始吃年夜饭,就等着午夜接神了。
——*——*——
腊月呀腊月,想想都累。但是当全家人一件件地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好后,正式进入正月,有一种疲惫后的放松,有一种尽情享受劳动果实的愉悦,一种圆满完成庄重仪式的感觉。我想这就是人们怀念的“年味儿”吧!
农历戊戌年腊月二十四
于北京观棠斎
【注1】 仰层——顶棚,木条做龙骨,白麻纸粘贴在龙骨上,刷白泥水。起到明亮、保暖、隔热作用。
【注2】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
文图转载于薛志勇 先生D道法自然 2019-01-29